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

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

【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】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。通過國家立法,禁止孩子過早開發智力,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,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。孩子在小學前“唯一任務”就是快樂成長。教育重點在:1、基本社會常識。 2、動手能力。 3、保護孩子情感胚胎,澆灌情商。

【六歲前的孩子做甚麼?】

《明報》專欄作者王師奶在「如果 6歲前玩玩吓」引述屈穎妍文章,講到德國有法例規定, 6歲以下兒童,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學前教育。

若將此法例引進香港,不知會引起怎樣的社會反響?德國立此法例,自有嚴謹的科學依據。德國科學家經研究證實,一個成長中的大腦若過早輸入太多知識,大腦功能就會慢慢習慣儲存,而不是思考。長大成年後,這個大腦基本上只有儲存功能,沒有思考功能。

德國盛產哲學家、文學家、音樂家,也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眾多卓越的科學家,德國更以其精優的工業科學聞名全球。此外,德國還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。德國人不僅嚴謹、科學、注重邏輯,也充滿了創造力和想像力。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,德國人的教育方針是值得借鏡的。

反觀香港的孩子們, 6歲前在做甚麼呢?被父母送去參加一個一個「興趣班」,而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甚麼,他們甚至沒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,認識這個世界,只是被一堆一堆的「知識」填充大腦。來不及消化,不懂得思考。沒有童真,沒有孩子應該有的快樂。

我一向認為孩子應該有孩子的世界,孩子應該用自己的雙手、自己的雙眼去感知這個世界,用自己的小腦袋去想像目力所及之外的一切。我們的教育制度,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呢?

高慧然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