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

談談神州大地的景區門票價

神州錦繡河山,原本是十三億人共享的家園,如今許多風景名勝卻成為地方政府的搖錢樹,國人若想親近祖國河山,不得不付出不菲的門票錢,多少基層民眾慨嘆「玩不起」。

江西省發改委日前宣布,實行一票制的井岡山景區門票由一百三十元調整為一百六十元,旺季上浮最高價為一百九十元,淡季下浮不限。此外,曾一度免費的山東台兒莊古城本月一日正式漲價,門票由每張一百元漲至一百六十元,一次性漲價幅度達百分之六十。很多網民聲稱,這些景區管理當局與持刀搶劫沒有區別。


其實,針對景點門票價格偏高等問題,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旅遊局等八部委曾經多次聯合下發規定,要求全面整頓門票價格。但極大的諷刺是,這些規定下發之後,根本得不到落實。旅遊景點與民爭利,已經到了利令智昏、喪心病狂的地步。

在國外,一些極其著名的景點票價都不高,比如埃及金字塔、希臘巴特農神殿遺址、阿波羅神殿遺址等。巴特農神殿遺址每逢周日免費,大量本地和國外參觀者都挑這一天前往。巴特農神殿遺址旁邊是著名的帕拉卡城區,不論從歷史、文化,還是從旅遊的角度看,參觀價值都很高,但不收門票。雅典有些博物館的門票如歷史考古博物館,每周總有一、兩天或幾個小時免費開放。如悉心安排,旅遊者完全可以在雅典以很少的錢或者不花錢即可盡覽當地精華,但在中國,免費或者低票價的著名景區有幾個?


國外景點門票和老百姓的收入相比非常合理,印度泰姬瑪哈陵對外國人收取高額門票費,但對印度本國人僅收取象徵式費用;英國的白金漢宮,成人門票十幾英鎊,這個價格和晚上到酒吧喝上兩杯啤酒差不多;美國黃石國家公園,門票大約只是普通工人每月工資的二百分之一。反觀內地,類似黃山、九寨溝這樣的景區,旅遊門票相當於普通農民的半個月收入。

旅遊景點門票之所以愈漲愈高,原因很簡單,就是利益驅使。景點門票收入,往往成為對景點擁有實際管轄權的地方政府的搖錢樹與提款機,甚至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預算外收入。還有一些經營者,將風景名勝當作自己家的後花園,隨意漲價。但其實,所有的旅遊資源都是國家的公共資源,地方各級政府和景點管理機構只是受委託管理而已,並不是景點的業主,景點的真正業主是廣大民眾。

旅遊資源部門化、私有化的問題,折射出內地改革的誤區,將很多本不應該市場化的公共服務徹底市場化,比如教育產業化、醫療市場化等,造成價格奇高而令絕大多數民眾無法享受,民怨四起。景區管理者以錢為本,何時才能做到以人為本,還利於民呢?

--華夏透視-《太陽報》
http://the-sun.on.cc/cnt/china_world/20120406/00431_001.html

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

【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】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。通過國家立法,禁止孩子過早開發智力,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,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。孩子在小學前“唯一任務”就是快樂成長。教育重點在:1、基本社會常識。 2、動手能力。 3、保護孩子情感胚胎,澆灌情商。

【六歲前的孩子做甚麼?】

《明報》專欄作者王師奶在「如果 6歲前玩玩吓」引述屈穎妍文章,講到德國有法例規定, 6歲以下兒童,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學前教育。

若將此法例引進香港,不知會引起怎樣的社會反響?德國立此法例,自有嚴謹的科學依據。德國科學家經研究證實,一個成長中的大腦若過早輸入太多知識,大腦功能就會慢慢習慣儲存,而不是思考。長大成年後,這個大腦基本上只有儲存功能,沒有思考功能。

德國盛產哲學家、文學家、音樂家,也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眾多卓越的科學家,德國更以其精優的工業科學聞名全球。此外,德國還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。德國人不僅嚴謹、科學、注重邏輯,也充滿了創造力和想像力。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,德國人的教育方針是值得借鏡的。

反觀香港的孩子們, 6歲前在做甚麼呢?被父母送去參加一個一個「興趣班」,而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甚麼,他們甚至沒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,認識這個世界,只是被一堆一堆的「知識」填充大腦。來不及消化,不懂得思考。沒有童真,沒有孩子應該有的快樂。

我一向認為孩子應該有孩子的世界,孩子應該用自己的雙手、自己的雙眼去感知這個世界,用自己的小腦袋去想像目力所及之外的一切。我們的教育制度,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呢?

高慧然